‧矛盾與衝突的《笠山農場》‧
故事背景的笠山原是個平靜的小山,在劉少興因著追求野趣的心理買下之後,卻因開發的工程不得安寧;劉少興追求的是老莊一般閒適的生活,卻又在笠山闢了農場冒險培植咖啡。小兒子致平眼中的父親和兄長,是那麼地陳腐以及因循;而實際上父親劉少興的幹練和兄長致遠的踏實,卻又是不切實際的致平所遠不及的。
除去主角之外,其他人物也都是充滿了矛盾的角色:在別人眼中瘋瘋癲癲的饒新華,對整座山以及大自然瞭若指掌;像假半先似的馮國幹,最後是不是也料中了劉家的命運和未來呢?
農場主人劉少興,在經營事業上有著獨特的才幹和眼光才得以到如今的地位,在待人處事上也顯得圓融和週到。可是在致平的眼中,卻是含糊、籠統和因循。若我們把《笠山農場》看成鍾理和對於自己成長遭遇的投射,那麼是不是其實是用帶著批判眼光的角度來看待自己過去想法的幼稚呢?
致平作為一個要和社會體制作戰的革命家,顯得缺乏智慧;而作為革命的實踐家,在某種程度上又缺乏勇氣。儘管我們不應該以超人的標準來看待他,但是他的猶豫和懦弱,以及他對現實觀察的不足,事實上也是造成他與親人痛苦的罪魁禍首。
‧現實的爭執‧
同姓婚姻的避免,原本是在優生上的考量,然而在現實上,它成為了一個道德上的禁忌;它讓即使是沒有血源關係的人也硬生生要被排除在幸福的行列之外。也或許,誠如文中所說,當同性婚姻已經成為一個精神上的產物,它的目的是為了讓整個社會體制不至於鬆動,人與人的親疏關係也不會因此混亂。
然而不論其目的為何,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致平其實是希望蒙其利而又抗拒著它的代價;若不是因為同姓的關係,致平和淑華的關係也無法進展得這麼順利,正因為他們同姓,大家都不會有額外的想法;在這種局面下,又怎麼能夠期待不會遇到阻力呢?
為了路權的爭執,劉少興失去了一個兒子;為了同姓婚姻的堅持,又失去另一個兒子。對劉少興來說,他或許在尊嚴上都是贏家,在實際上卻是輸家。
‧原點與重複‧
故事的最後,笠山還是步上了它的老命運,轉手;承租田地的張永祥也帶著五年前的東西,同樣一無所有的離去。在土地上,有不變的,是那依舊辛勤工作唱著歌的工人,以及整片默默無言的笠山。該歸於平靜的,除了因為歲月風蝕的人們之外,還有那些在口耳相傳之中,越來越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