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救國?

報載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正在美國強力招攬小留學生回國服務,其最大的賣點就是將海外留學生納入國防訓儲制度(俗稱國防役)的範圍之中,使得這些於役齡前就出國、目前已取得碩、博士學位的小留學生,也能夠在國內的公家單位或是私人機構服務滿四年後,取得役畢的資格。

國防役的適用範圍能夠一體適用於海外的留學生,其積極爭取人才的精神令人肯定,但在此時卻也不能不提醒政府,國防役本身已造成役男出國意願大為降低,反而不利於整體產業的提升。

由於目前屆齡役男仍需要服役後才能夠出國進修,為了不讓自己學業中斷,許多有心出國留學的學生於是打消出國的念頭,轉而投考國內研究所,完成碩士學位後,再直接進入國內企業或公家單位服國防役。以一個順利考取大學、研究所的學生而言,服完四年國防役後已 28 歲,大多已有經濟壓力而不願出國;另一方面,選擇一般兵役的學生也必須要中斷學業兩年,才能出國留學。

國防役設立的本意應著眼於經濟戰略,讓國家人材能夠充實國家實力;將小留學生納入適用範圍也是為了吸引更多人才回流,然而近年來包括教育部、學界以及業界都普遍發現大學生畢業後出國意願低落,除了國內研究所招生名額增加、學生不願忍受"留學苦"等因素之外,國防役的推廣也意外的成為影響留學意願的推手。若國防役的名額持續增加,對於出國進修的學生又沒有相對的鼓勵方案,只怕長久下來會變成慢性失血,更不利經濟戰略佈局。

相對的,如果國防部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役男出國留學並回國服務,相信在如今台灣高科技需才孔急、工作機會多過美國的時刻,更能夠帶動整體產業提升和轉型,相信也比吸引久居國外的小留學生來得更有效。

原載於 2002-8-28 中國時報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