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恐怖主義

200x 年的某天,全球各大電腦公司,都收到這樣一封傳真:「你們所使用的軟體已經被我們埋入專利炸彈了,如果不在期限內交付贖款,後果自行負責!」

這不是什麼科技小說的劇情,而是活生生發生在現今電腦業的事實。2003 年 5 月,SCO 公司狀告 IBM 侵犯了該公司在 UNIX 上的版權,將部份屬於 UNIX 的程式碼移植到 Linux 上;同時 SCO 也對 1,500 家公司發出了警告信,警告他們使用 Linux 可能侵犯了 SCO 的智慧財產權。而 SCO 對 IBM 則求償 30 億美金;這對於一個賠錢好久的公司已經足以構成充足的犯罪動機了。

正如炸彈一樣,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時候、由誰放進去的。在 SCO 的恫嚇之下,財大氣粗並且可能一向偷偷從 OpenSource 界偷程式的 MicroSoft 首先付了贖金,並且大張旗鼓的宣稱他們的程式不會有版權問題(只會遭遇到疾風病毒等全球性病毒的威脅);同一時間炸彈的原創公司 Novell 則宣稱 SCO 無法引爆炸彈,當初遙控器並未在 1995 的合約中一併移轉。隨後 SCO 的律師則在檔案櫃中翻出了在 1996 年簽署的一份合同,顯示 SCO 確實有引爆炸彈的能力。

起先頑固的 SCO 完全無視於大家對於炸彈的關切,不願出示炸彈的位置;然而在各方的挑釁和嘲諷之下, SCO 終於出示了足以證明炸彈存在的關鍵證據,並開放 150 名好奇的民眾付費參觀;而罪證也正如同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一樣堅無可破。此時 RedHat 也以恐嚇的罪名狀告 SCO,要求法庭立即介入調查。

同一時間,先前已經付了贖金的財主 MicroSoft,則面臨到千面人 Eolas 的威脅。千面人宣稱 MicroSoft 的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侵犯了他們的專利,因此要求法院判決賠償遮羞費五億兩千一百萬美元。這起由一九九九打起的官司,到如今才一審結束。不過這不會是最後一起,因為先前和 MicroSoft 合作開發影音軟體的公司 Burst.com 也不堪 MicroSoft 始亂終棄,如今在終止合作之後竟然還把他們愛的結晶當作 Media Player 9 出售,真是情何以堪,因此也要對簿公堂….

真是….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