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網站農夫的鐵律》提到日誌的重要,透過細節的記錄,未來才能夠針對自己的網站進行分析。但是,對於網路農夫來說,該怎麼進行流量分析呢?
最基本的網站農夫看計數器,有經驗一點的會利用程式來分析網站的流量,那麼,更進階的網站農夫是怎麼看這件事呢?
大多數有經驗的網站農夫都知道 access log 的重要,也多會利用程式來分析瀏覽的記錄。目前最廣受歡迎的分析程式應該屬 awstats ,它能夠統計出每日的流量、最多點閱的網站、搜尋引擎關鍵字等等,算是功能非常完整的工具。另一些網站農夫則會使用 Google Analytics 來分析自己的網站,它的優點是不需要直接接觸到 access.log 就可以分析流量,再加上它所提供的一些進階分析,包括網友回流率等等,讓這個工具能夠提供比 awstats 更高階的統計資訊。
但這些統計工具的問題就出在,當資料被統整成越漂亮的圖表,它所提供的資訊就越少。網站農夫必須面對的世界,不是一個給董事長看的趨勢圖就能解釋的;網站農夫必須把手伸進黑污的泥淖裡面,撈出有價值的資訊。網站農夫也看趨勢圖,但他不會只看趨勢;他懂自己的田,知道自己種了什麼、這些作物又帶來什麼回報。
舉例來說,當一篇文章發表出來之後,每天的點閱狀況都不一樣,光是靠 awstats 和 google analytics 是很難單獨看出其中變化的;但是如果有下面的圖,就可以看出一篇文章從發表出來後每日的點閱狀況。
光看文章的點閱數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把導入來源分成: 網友直接連入、其他網站導入和搜尋引擎三個;假如沒有買廣告的話,這三者都是屬於有機流量。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一般人是沒辦法天天花時間去做這些報表的,沒錯,但是如果可以利用工具來自動產生報表,就可以和其他不做的網站做出區分來了。阿公以前種絲瓜的時候,要立絲瓜藤架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因為要挖土、立竿子等等,而且還需要兩個人一起做才行。阿公花了一些時間做了一個像高橇一樣的挖土器,腳一踩洞就挖好了,立瓜架的時間也就大幅減短。網站農夫必須思考什麼工具是需要花時間去做的,之後又可以產生什麼樣的效益。
前面說的內容感覺像是以部落格文章的方式來思考,但其實對於一般的網站也是一樣。例如,我寫了一個小工具來分析某網站不同網址群(圖、文、查詢 .. 等等) 的速度,來畫出如下的圖表,之所以以網址群來分析而不是單一網址,是為了更能看出不同功能所需的時間;如果網站農夫想要花時間改善自己的網站,就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來進行 “效益分析”: 某個網址的速度改善 10%,可以減少多少的整體等待時間,而使用者感受又可以因而提升多少。
總結來說,網站農夫必須要先能夠瞭解自己的田,才能夠對症下藥。網站農夫也會蒐集或改良工具,透過工具的累積,網站農夫讓自己有更多的資訊可供分析、用更少的時間做重複的事情,也讓自己和其他不懂得利用工具的網站農夫區隔開來;工具更是分析自己的田是不是處於有機狀態的重要依據。
最後提供一些問題給大家做自我評量:
“在我的網站上….”
- 最多人點閱的網址為?
- 載入最慢的網頁是?
- 最符合長尾理論的網址?
- 最多搜尋引擎流量的網址?
- 扣除搜尋引擎,最多網友推薦或由其他超連結導入之網址為?
- 除了搜尋引擎和花錢購買之廣告外,哪個網站對我的長期導入流量影響最大?
- 文字網頁和圖片的比例為何? (平均載入一頁文字網頁,需載入幾張圖片)
- 我的網站前十名關鍵字與網站真實內容相符性?
- 我最重視的十個關鍵字,每個月能夠導入的流量?
- 對我最有價值的網址群,佔全部流量的百分比?
系列閱讀;
很有趣的比喻啊,那賣網頁上ADSENSE廣告就像農夫收成後,將穀物給大盤商一樣,每天賣的價錢都不同,網頁上適合的關鍵字,就像農夫播下的各種不同的種子,會生產出不同的流量,也會賣出不同的價格。
Pingback: 老貓學出版
好文章,您的”有機網站”系列,是我唯一曾剪下收藏的blog文章…寫得真得太好了
謝謝樓上, 希望您的螢幕沒有被剪壞 :p
Pingback: Pesty’s Articles » 有機網站設計(4) - 交工的智慧
Pingback: Pesty’s Articles » 有機網站設計(3) - 你對自己的田有多瞭解?
Pingback: [網頁]要獨立架站嗎?聽聽獨立架站者良心的建議 « Isice’s 資料庫
Pingback: -TMA-1- » 2006 » Nov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