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文化是什麼?可以吃嗎?

最近幾年矽谷當紅的公司都越來越強調自己的公司文化,有的則戲稱是一種 “邪教” (Cult) 文化: 一群小圈圈的人深信自己信仰的價值,在外人看來卻可能是非常奇怪的。公司文化經常是身在其中的人可以感受到,但卻不容易言明的一種社會契約:是一種做事的方式,也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準則。也正因為很難言明,公司如果要維持它的文化,通常就需要在招募和訓練新人時格外小心。

Airbnb 為了避免快速成長造成公司文化被稀釋,在很早就決定要把公司的核心價值明文化。核心價值是面試的一部份:應徵者必需要通過兩輪核心價值的面試,來看她是否和公司有類似的價值觀;新人訓練也有核心價值的討論課程。在核心價值裡面,我覺得最有力的是這一個:

“Be a host” (當個好主人)

這個精神可以套用在太多情境裡面了:

– 部門裡有新人,你就是他的 Host,儘力幫忙。

– 其他部門需要你的部門,你就是 Host,儘力幫忙。

– 工程師看到舊的程式裡面有不理想的部份,作為主人,你不問誰造成的,幫忙修好。

– 如果分工上面有遺漏的,你是主人,在沒有找到新的人專門負責之前,就理所當然擔責。

– 公司裡面有訪客,即使你不認識,也可以點頭微笑;如果他們突然有問題想問,你也應該儘可能幫忙回答。

也正因為這個核心價值跟 Airbnb 的本業是一致的,所以這種精神很容易被員工理解:想像自己是個接待訪客的主人,你不會說 “這不關我的事”,因為一個好主人不可能不去關心。主人的視野是全面的,是多元的,是有同理心的。

當每一個員工都可以有這樣的視野和同理心,一瞬間全部的人就有了老闆的視野和同理心來看事情。

去年的 Airbnb Open 的一個小插曲大概是這種分身發功最讓人掉下巴的例子了: Airbnb Open 大會現場因為網路不穩,課程爆滿,與會的屋主有許多不滿。現場指揮召集了員工,說 “我現在全權授權你們去幫忙大家,兩三個人一組去聽參加者遇到什麼問題。把自己當成是公司創辦人,如果有人想去聽某個課程但保全不給他進去,把保全打昏或拖住他掩護屋主溜進去上課…。”

實際上幸好沒有人使出這種絕招,不過瞬間每一個在場員工都成了可以解決問題的人:有人開始安排多開課的時段和講師,許多人開始幫現場的與會者解決網路問題和報名,有的則組織了小規模的聊天會。當你有一群可以信任他們價值判斷的員工,即使是像這樣的危機也是可以扭轉的,而這仰賴的是公司長久以來對核心價值的強化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