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隨想

最近在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台灣到底是沉淪了、還是提升了。

有一種簡化版的故事,是從某黨執政以後,社會一連串的衰敗過程,對比的是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的中國提升。這個故事有一種問題,就是把人民的問題推給政府,把個體的表現歸咎於總體。也許台灣的經濟狀況是持平或是後退,但應該不會是服務業兩極化的主因吧?

兩極化,是台灣正在發生的一個過程。並不只是商周版的窮者越窮、富者益富,進而再一次歸咎於某黨執政;也不是藍者更藍、綠者更綠的政治版圖,而是發生在生活周圍的一些小事情,都在慢慢的轉向另一個極端。

先說好的轉變吧。幾年以前,便利商店和人們的關係,似乎只是標準作業流程下的店員/顧客關係。大多數人應該都會承認,對於不熟的客人,便利商店的標準作業流程,應該比看電視的雜貨店老闆來得親切許多,至少不會得在昏暗的燈光、擁擠的貨架上尋找也許已經過期的食物。最近幾年,便利商店成了外食人口的用餐選擇之一,過去由顧客自行操作的微波爐,漸漸的由店員代為操作;當食物從微波爐裡面拿出來的時候,訓練有素的店員會拿出各種特殊的包裝,讓顧客即使用手拿也不會燙到。買得多的時候,店員還可能做一個神秘的盒子或包裝,讓你即使不買購物袋也不會麻煩。

最近某一次臨時下雨去便利商店買雨傘時,結帳之後,店員知道外面下雨,就拿出剪刀幫我把塑膠套和標籤剪下,還詢問是否需要直接幫我丟。於是,我終於瞭解到買一把比外面貴的傘,是可以同時有 “方便” 和 “服務” 兩種價值。

我認為台灣的服務業整體在向上提升,從便利商店的服務態度就可以看出來。

不過,兩極化就意味著還有一些人並沒有跟上來。上個月去廬山溫泉時就感受到另一種極端。許多觀光盛地到現在都還是會請一堆人在路上攬客,廬山溫泉也是。攬客本身是好是壞,並不是絕對的;但是當我停下車想要問路時,攬客的業務只說: “路我等下再告訴你,那請問先生有打算在這邊泡湯或是住宿嗎?” 當我說沒有的時候,他就擺臭臉給我看,同時表示那個景點已經沒了,結果事實上他說謊。

這樣的作為,和廬山溫泉在綻放的山櫻花旁邊堆滿了垃圾和建築廢棄物的景緻可說並無二致。當你習慣了一些應該有的對待、應該有的整潔,又要怎麼面對另一個兩極化之下的台灣?

可是我並不是說連鎖和標準作業程序就是好的、高尚的、進步的;相對的,在離廬山不遠的清境農場週邊民宿,我就看到另一種標準作業流程的醜態。清境的民宿,它根本上就不是民宿,而是平地投機客在清境建立的豪華汽車旅館群。所以,迎接你的是照章行事介紹附近風景的工讀生,而不是對於土地有情感的在地人,夜晚也只有山下就看得到的演唱會活動,和由 7-11 包裝而成的百貨公司地下街加星巴克,而不是恬靜和溫馨。在台灣的高山上搞出小瑞士的建築,但是沒有任何可以感動人心的在地文化,我覺得這是一種病態的極致。

和服務業相對的是人,也就是消費者;我們似乎也用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在生活著;在捷運上保持高尚人的標準:不飲食、不塗鴉,出了捷運站就 “阿~~呸!” 的吐了好大一口痰。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表演場所更是令人髮指,你最近幾年看電影能夠完全沒一個手機響的機會有多大?你最近有沒有遇到大喇喇就在電影院講起電話的人?甚至在去年底社團的公演,也有人在全黑的狀況下 “啪擦” 的開了閃光燈拍照;當那個閃光燈亮起,我想起一九七三年林懷民與雲門第一次在中山堂的演出,那個閃光燈亮起之後,林懷民宣佈重演,觀眾報以掌聲,如今過了三十年,我們是不是又回到原點?

前一陣子和布長輩說,我覺得以前的劇場觀眾會想著 “也許我不懂,還是謹慎一點”,現在有些觀眾的價值觀比較像 “我是不懂,那你又多懂?” 所以,接電話、吃東西、拍照 (喔,還有看到拿 mp3 隨身聽進來錄音的強者) 都有….

另一個比較奇特的狀況是媒體。從壹傳媒進入台灣之後,台灣的媒體生態是真的改變很大,當然還有政治立場和商業利益對於媒體的操弄也越來越肆無忌憚。在置入性行銷被理所當然放入新聞的時代,我們就會看到 “台中某酒店在情人節推出划拳送小玩偶” 這種看似揭開什麼內幕其實是酒店廣告的新聞。

你身邊可有人對於現在的媒體感到滿意?但又有多少人能夠拒絕訊息的轟炸,而準時收看公視新聞呢?我們以為網路可以帶來選擇訊息的自由,但是三大報網路新聞的標題都是一個比一個聳動,以吸引讀者點閱,更不用說鄉民爆料已經成為一種運動,恨板變成一種文化,我們在恨板幹腦殘記者,但等下又跑到八卦版爆料,似乎…事情只要不是發生在自己身邊,它就是一種娛樂,不論本質上是悲是喜、是福是禍。

我想到彼得.杜拉克在《旁觀者》中,提到部份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者對於自身的反省。他們說,美國黑人也要面對自己祖先竟然會為了利益而把自己的同胞大量賣作奴隸的歷史。雖然這和沉淪或提升可能沒有什麼關連,但相同的是,我們要面對的外在沉淪,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存在於我們內心中的。我感覺到很多時候都有力量在說, “反正就這樣啦,是社會的沉淪而不是我的問題”,但今天又何嘗不是一個靠著自己就可以向上提升的時代呢?那麼,為什麼不呢?

8 thoughts on “台灣隨想

  1. Pingback: City Corner

  2. CGS

    我心有同感 ,但是如果你熟了 ,雜貨店的老板有時比便利店親切多了 .

    都市化和標準化把步調加快了 ,可是人與人間的隔閡之牆也變高了 .

  3. Pingback: Kirin Lin » [2006/03/28]

  4. Pingback: -TMA-1- » Blog Archive » links for 2006-03-28

  5. Pingback: 沒見過壞人嗎? » Blog Archive » 當年的媒體操控新聞

  6. Pingback: 字裡行間: 三月 2006:文字小簡的另一種型式、內幕、與閱讀

  7. Pingback: 學術瘴氣- 台灣隨想 - HEMiDEMi - 黑米共享書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