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StudyAbroad

美國牙醫保險說明

原載於 PTT 留學版

作者 pest (這些分鐘妳有沒有想過我?) 看板 studyabroad
標題 Re: [問題] 請問健保?
時間 Wed Jun 25 04:57:48 2008
───────────────────────────────────────

→ mchen2:而且大多數基本保險都沒有保牙醫 這要特別注意 06/24 14:35
→ mchen2:我堂弟去拔了一顆智齒 花了$500 06/24 14:35

既然板友提到牙醫,就順便說明一下給大家參考。

牙齒要不要保是見人見智的,大多數人都沒有保,一方面是因為覺得風險小,另一方面也是比較貴。我的建議是,如果沒有保,就好好刷牙,打球小心不要太激烈撞到,吃東西小力一點,壓力大如果會磨牙就去 walmart 買個 night guard 來裝,每次回台灣一定去找牙醫報到檢查 & 洗牙。

牙醫在美國很貴,而牙醫的保險又很不幸的,保障並不太大。牙醫的保險分成在只能在網內看的 HMO 和可以去自己想去的牙醫的 PPO,HMO 因為只能在網內看,所以當然比較便宜,但缺點就是你想要找的牙醫可能不在網內,對我們來說缺點就是不一定有華人醫生。PPO 則是可以找你想看的醫生,但是網外醫生的個人負擔比例比較高一點。所以一般來說還是保 PPO,但儘量用網內的資源。

為什麼說牙醫保險的保障有限呢?這是因為牙齒有別於其他健康問題,美國保險公司認為這是個人可以維護的,所以如果你牙齒問題太多,他們可不會想幫你全付,所以牙齒的保險是有(保險公司的)給付上限的 (有別於健保的個人負擔上限)。

舉例說,學校的保險可能是自付額 $50, 接下來保險公司照項目給付固定比例,然而,保險公司可能最多只會付到 $1000,剩下來的錢就全部你自己出。

例如,某人補牙加根管治療,總共花了
* X 光: $50 (給付率: 100%, 但自付額 $50) = $50-$50 = $0
* 補兩顆牙: $400 (給付率: 80%): $320
* 根管: $800 (給付率: %50): $400
* 牙套: $800 (給付率: %50): $400
———————————–
共: $2,050, 保險理論上要支付 $1,120, 可是因為 plan 上限是 $1000,所以某人還是要付 $2,050-$1,000 = $1,050

所以交了兩三百塊的保險費,當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時,還是只能打個五折左右。

那如果不保真的遇到問題該怎麼辦呢?

  • 看到上面的價格,如果機票沒有太貴,你就飛回台灣吧…
  • 如果附近有華人牙醫,打電話問看看他們有沒有沒保險的現金價,通常可以打折。

不過如果你在台灣就是很容易蛀牙的體質,還是乖乖保吧。

相關文章: 美國的學生健康保險說明

美國的學生健康保險說明

原載於 PTT 留學版

※ 引述《chungti2 (ti)》之銘言:
: 真的是杯水車薪…他建議我在美國投保
: 問題是在美國保費很貴吧?
: 學校要我們投保的學生保險是不是也是保障很少呢?
: 所以人在國外真的要注意身體健康…

一般來說學生保險是夠用,但往往學生嫌貴;學生保險會比你在外面自己保貴,主因有兩個: 1) 它不能拒保; 2) 它不能排除你已有的病症。

第一個很簡單,第二個就是,假如你 7/31 就已經感冒了,拖到 8/1 保險生效第一天當日才去看,它一樣要給付。有些外面的保險是會排除你往前六個月到一年的病不給付,如果你自小體弱多病或有氣喘貧寫等已知病史最好不要冒險。

再來談一下保障是什麼。你在美國不管保哪一家,通常都會有以下三個數字:

1. 自付額: 超過這個數字保險公司才賠;
2. 第一階給付率: 超過自付額, 且小於 X 時,保險公司付 AA%
3. 第二階給付率: 部份負擔金額超過 Y 時,保險公司付 100%

學校提供的方案可能如下:
1. 自付額 $100;
2. 超過自付額,保險公司付 80%
3. 個人部份負擔超過 $5000,保險公司付 100%

所以以上的方案,你不管出什麼問題,風險最高是 $5000/年,不管是需要出動直昇機還是救護車,你就準備 $5000 就對了(帳單可能是幾十萬美金)

但如果你只是小感冒,醫生說要收 $500 美金,那你要付的金額就是:

$100(自付額) + ($500-$100) * 20% = $180 美金。

基本上學校的保險保障都不會太誇張,因為他們目的就是希望你保了後不會因為生病就經濟困難,所以在你對保險還搞不清楚前,最好還是保學校的。

大多數保險都可以申請退費,所以如果你覺得學校的不好,大可以到當地搞清楚狀況後再保其他家並申請退費,但絕對不要把自己未來幾年的學費賭在這些錢上面。

CMU MISM 資管碩士介紹

背景 1: 最近有板友寄信問我一些關於這個 program 的內容,所以就把回信內容整理一下 po 上來,希望對大家都有幫助。

CMU 的 Master of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MISM,發 “咪森”) program是一個以就業為目標的一年半碩士學程,剛獨立成一個新的 ISM department,先前是屬於 Heinz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之下,同樣在學院下還有公共政策管理藝術管理等等;學校另外有 Tepper School of Business 提供MBA 學位,但和 Heinz School 相互獨立,僅有少數師資交流。

在 USNews 2007 公佈的排行中,CMU 在 Public Affairs: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Management 排行第一。

一般板友可能對於就業導向的學程比較不熟悉,所以我也先花一些篇幅介紹:

對於就業導向的學程來說,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是最主要的指標。MBA 是就業導向 program 的最好例子,MBA 畢業生如果畢業後沒辦法增加自己的身價、或是找不到工作,就可以說是沒有達到 MBA 教育的目的。就業導向的 program 通常不提供全額獎學金,因為畢業生的往後的薪水通常足以支付在學費上的投資;也因為畢業生的出路好壞決定了學校能不能漲學費,系上也會努力幫忙學生就業,這和台灣的狀況很不一樣。

MISM 是一個以就業導向的學程,所以並不需要寫畢業論文,只需要在最後一個學期完成系上指定的 project 即可。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比較熟悉業界的生態,在秋天入學的學生必須在暑假到公司實習十週以上;實習其實不只是讓學生知道工作是怎麼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 “求職” 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想要在美國就業的話,CMU MISM 算是很不錯的選擇,原因如下:

1) 就業輔導功能很完善,CMU 學校有 career center, 院級 (管理學院) 也有,MISM 自己還有專屬的兩位就輔顧問,從修改履歷表到面試技巧等等都可以得到很充份的協助。
2) 暑期實習的機會讓外國學生比較容易融入美國就業市場
3) 冬天畢業相對於暑假畢業來說就業市場競爭比較小,另外畢業後由 OPT銜接 H1B 工作簽證也不會有空檔。
4) CMU 的 brand name 在美國 IT 業是很好用的。

衡量就業導向的 program 跟 MBA 一樣,都是看平均畢業薪水多寡;
http://ism.cmu.edu/Full-Time/Job-Placement/placement_summary_2006.asp
上面是系上公佈的畢業生平均年薪,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回到系上學生的背景;暑假入學的學生大多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而秋季入學的是小於三年的工作經驗。以秋季入學的學生來說,大多數還是資管畢業的,少數是資工或是其他財務相關的科系。不過,由於每個學校的資管訓練重點不同,系上在必修課的設計上,感覺是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學生具備必要的資管知識,包括程式設計、網路、統計、會計、財務、個經和管理等等。

如果先前有修過,在剛入學時可以參加抵免考試抵免,抵免之後畢業還是需要修 180 個 units 才能畢業,但就可以去修其他選修課程,包括其他系開的課。

CMU 的課程分為 semester long 或是 mini-semester,一個 mini semester 的課是 6 個 units, 上課時間只有七週,所以非常緊湊。基本必修有許多都是 mini-semester 課程,所以時間壓力很大。

除了專業課程外,必修還包括 Professional Writing/Speaking 等課程,這不是教一般的英文寫作或口說,而是和職場相關的文書信件書寫,以及面試、會議主持和 Presentation 的訓練,對外國學生來說一樣是很受用的。

選修課程的部份,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去修什麼課,原則上只要是研究所等級的課都可以,也可以去旁邊的匹茲堡大學修課。到商學院修課必須等第二學期後才行,GPA 達 3.5 以上可以選 12units, 不然只能選 6units。

因為就業導向的關係,一般來說第一個學期末開始就開始找暑期實習,儘管有 CMU 的光環加持,但是在美國找工作並不像台灣簡單,因為一般來說美國企業找實習生等於是找正職員工的前奏,公司會願意等好的人才半年到一年轉正職,同時許多公司給實習生的薪水也和正職沒有差別,就我所知 citibank 給實習的薪水就高達兩週 USD$3,900;相對的,如果找不到好的,一小時 $12 也是有的,因此差異很大所以大部份人都花蠻多精神在這上面的。找實習工作是自己的責任,系上只到最後關頭才會幫忙撮合,也沒有限制一個人可以找幾份,這屆我的同學就有面試九家大公司全部都錄取的狀況。

以就業的產業來說,目前IT顧問業算是大多數學生的理想工作,例如 Deloitte Consulting;許多畢業生也在金融界工作,例如銀行的 IT 人員或是 Business Analyst。另外也有人是投入科技業,例如 Amazon, Microsoft, Google等。

再來是錄取學生的背景;系上現在最大宗的是印度 (30+)和中國學生(15+),基本上因為系上沒全額獎學金,能夠來的中國學生的經濟條件都不差,這和其他系很不同,通常英文口說也比台灣學生強許多,不過他們多數都沒有什麼工作經驗,相對的,台灣的學生在我們這屆,四個裡面有三個在台灣已經有碩士學歷+工作經驗,唯一個一個大學畢業的也有一年工作經驗;系上訂定的托福 260 以上,但並不是門檻,差一點還是可以試看看。如果托福等考試分數不佳,就得用其他方面表現來彌補了,因為我所知道中國學生的托福 CBT 都在 270 以上,GMAT 分數也都是蠻高的。

在申請方面,因為不需要申請費,所以有興趣的都可以試看看 (不過當然還是要付TOEFL成績的加發費)。在準備資料時要記得這是一個就業導向的program,系上希望收的是將來有潛力可以找到好工作的學生,所以儘可能強調自己過去實務上的經驗,未來也是希望就業這樣,而系上學程的設計要如何讓你可以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等等。

我自己是還蠻喜歡這個 program 的,雖然匹茲堡不像大城市一樣多采多姿,課程和找工作的壓力也讓我經常處於抓狂邊緣,但是以我自己來說這個 program 確實讓我能踏進美國百大企業工作,也能在一些選修的課程中獲得和在台灣不同的思維。如果將來想要留在美國從事IT,我認為這一年半學費,對工作經驗還不多的畢業生來說,是比直接衝MBA更划算的投資。

相關連結:

CMU MISM

留學之路

轉眼就五月了。

等過了三月、盼完了四月,如今五月了。申請了十五家,剩下四家有三家是都還沒聽說別人拿到 admission 的。拿到 admission 的在準備大食團、沒拿到的紛紛找工作去了,而我,還在十字路口上徬徨。

原本是想要拿到 ph.D 才回來的,不過隨著 rejection 如雪片般飛來,重新檢討自己是否適合走學術路線的結果,又給未來的選擇加上更多的問號。人生的路的確不只一條,只是哪條路該先走、哪個留到以後再體驗,誰也說不上得準。只是,大學畢業,在台灣還真的是越來越辛苦呢…

長輩們的不安全感總是比我來得重;擔心以後沒錢、沒機會,擔心我的競爭力不夠,擔心去外面公司沒辦法學到核心的東西,擔心很多很多,擔心一切我已經考慮過的事情。於是就產生不被信任的憤怒感,而這情緒卻又因為別人出自一番好意而無處發洩,最後只有轉到自己身上,對自己生氣。

實在有太多條岔路了;唸技術有用嗎?看來有錢人都不是搞技術發財的;唸管理有用嗎?沒人可管的時候也是無用武之地。為了拿學位去唸野雞大學?那當初為什麼不在台灣唸呢?就業?創業?這麼多條令人徬徨、疑懼的選擇,交給自己來決定,也只是讓自己沒有藉口而已吧..。

只希望,我走的路,會是對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