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Theatre

一個小劇場演員的婚禮

前幾天我在政大戲劇社時的指導老師張吉米在 facebook 加我,很先進的用 facebook 的功能宣傳他的新戲《張吉米的喜酒》,原本以為他要結婚了,想要恭喜一下;結果發現竟然有在兩廳院售票系統賣票,想說應該是表演吧;沒想到後來聽到朋友說,原來真的是要結婚啦!

好吧,我必須承認,這真的很屌;結婚拿國家補助,屌!酒席辦在西門町紅樓劇場,屌!紅包錢用兩廳院售票系統收,這個屌到爆了!

網站上還有宣傳短片,就順便拿過來宣傳一下:

好吧,台灣小劇場的演員還真的很慘,請大家多進劇場看戲啊~~

Michael Fosberg –《Incognito》

如果你不是自己所想的那個人,你的生命是不是會因此不同呢?

Incognito 是 Michael Fosberg 自己的真實故事,透過獨角戲的方式來呈現;他在人生不甚順遂的時候企圖尋找自己的故事,而他的起點就是他的生父的故事。這個素未蒙面的生父到底是誰,對於父母很早就離婚、一直和繼父生活的他,像是個問號一樣。

而更衝擊性的事實卻在等待著他;當他出乎意料般簡單的打電話給自己的生父,卻發現….他是個黑人! 而他這一輩子到現在為止,卻都以白人的自覺生活著。他開始踏入那個原本就屬於他的另一個家庭,踏入他的生父、祖父母的世界,但是更困難的其實是他的認同開始裂解重組,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身份認同,對他來說像是謎團,也像是解答…. Continue reading

CMU Drama School —《通知書 / The Memorandum》

哈維爾的劇作是 Lukhnos 介紹給我的;去年學期中想要找一個劇本來帶讀劇, Lukhnos 就推薦哈維爾的《花園宴會》(The Garden Party) 給我,當時候讀完後覺得這個傢伙真的是個機車的天才,可以把官僚體系反諷得如此徹底,全劇又可以同時充滿著一種荒謬的愉悅感,真的是很棒的作品。

哈維爾戲劇選

Continue reading

政大戲劇社 ─ 《傳染病》

政大戲劇社 2006 冬季期末公演

演出: 2006/12/26-27, 政治大學季陶樓階梯

原著劇本: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傳染病

劇情大綱: 神秘的傳染病正在小村中流行,患病的村民一個接一個的走上自殺的絕路。一位外來者因為救了企圖在樹林中自殺的少女而進入村中,但這個村莊既詭異也缺乏生氣,在所有表相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摧毀村莊的陰謀,當人們死亡殆盡,推土機就會將村莊夷為平地….。

⟪傳染病⟫劇照

Continue reading

第八屆轉身戲劇節

第八屆轉身戲劇節將從 4/1 到 4/16,每個週六和週日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這次參加的學校有政治大學、台北大學、國立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大學、國防醫學院等六校,每週由兩所學校擔綱演出,詳細的時間表請參考網頁

本次的主題是《脫光光去旅行》,小弟將擔任 4/1, 2 兩天政大戲劇社演出 《小開的故事》的舞台監督 (升官了,去年是前台煮飯工 @_@ ),如果需要購票也可以寄信到 pest @ pest . yichi . org ,告知想要看的場次和您的姓名,現場取票付款即可(折數尚待確認);或利用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

以下是官方介紹:

「轉身」是一個由學生發起、主導、執行的戲劇節,今年號召六個學校劇團聯合舉辦,秉持對戲劇的熱情,共同舉辦這個大專院校戲劇的盛事。此次以”脫光光去旅行”為共同創作起點;試著退去包袱,重新一絲不掛的接觸這個世界;可能醜陋但卻也最真實的來面對別人,也重新省視自己,期望觀眾能褪去社會嘈雜的表面自我,用最真實的自己走進劇場,跟著我們一起脫光光去旅行。以舞臺劇之表演方式作六場演出;每一場次皆由兩所學校分別作上下半場不同演出戲碼。
4/1~2  國立政治大學(小開的故事)及 國立臺北大學(王子與公主)
4/8~9  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盒)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假高潮Don’t Know Why I
Didn’t Come?)
4/15~16 國立臺灣大學(河流)及 國防大學醫學院(荒原)

《歌劇魅影》演出又出包

繼 1/24 演出中,水晶大燈未如設定的掉落之後,《歌劇魅影》在來台演出短短的幾十場中,又出現嚴重暇疵;這次是 2/8 由於第六景的佈景 “第五包廂” 沒有推到舞台上,演出中斷。對照先前商業周刊之文可說是相當諷刺啊…

…因為機關特效繁複,因此每天下午即使彩排已經十分緊湊,分秒必爭,仍然會進行例行的測試流程,每天都得把懸掛在觀眾席上方的大型吊燈,快速墜落到舞台的正前方,接著徐徐升起回到劇院上方,這樣的流程都測試過兩次以上。…

「歌劇魅影」魅力長青的秘密》,商業周刊第 925 期

所以,到底是真正好(Really Useful) 公司的流程不適用於台灣,還是台灣的劇場環境糟到連最好的表演場地都會讓一家經驗豐富的公司連摔兩次?

不知道這次後續的發展會是如何,不過台灣的觀眾,雖然不特別熱情,至少真的對舞台劇蠻寬容的了;這次的經驗到底會對台灣劇場界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呢?也許我們也該想一想了….

城市故事劇場 –《旋律,在愛情交界處》

如果要給這部戲打分數的話,我覺得上半場是九十分,下半場只有七十分。

這是一部由電影《甜蜜蜜》延伸而來的戲,講的是愛情的三角或四角難題。劇中大約有 1/4 是《甜蜜蜜》的橋段,另外的 3/4 則發生在台北,一家水源記麵店中的故事。

從這部戲的第一場開始,我覺得讓我最驚豔的是演員之間有一種很特殊的氣氛在流動,就好像是真正常彼此打鬧鬥嘴的朋友似的,在這種令人覺得舒服的快節奏中,故事慢慢的運轉著….

不過,在無可避免的要與香港扯上關係之下,讓演員操著並不流利的廣東話、以某種我不能理解的邏輯不定時跳回普通話,是我覺得上半場唯一的敗筆。也許要思考的是,他們非說廣東話不可嗎?以及,讓觀眾聽懂真的是一件必要的事嗎?我覺得,在這個地方導演選擇了一個危險的中間選項,其結果也許是取悅不了任何觀眾。

也就是在這一幕跑出來的情緒下,我開始懷疑《甜蜜蜜》是否真的必須要和新創的劇本之間交替發生,而觀眾是否真的需要這樣一個對照呢?如果需要這樣一個對照,那麼它又非得是原版的《甜蜜蜜》不可呢?至少在上半場,它們之間的連結是薄弱的,甚至於牽強的。和現代台北的場景比起來,在 1987 年香港的場景,演員和角色的關係總有一點疏離。

例如說,小軍和李翹跨年那幕,憨厚的小軍究竟是為什麼會在替李翹穿衣的過程中發展成激情;而以李翹的個性,對於小軍大膽的請求,竟然是默許的態度,我覺得角色的個性並沒有被交待得很完整。其結果就是,這三角關係中的三個人,除了
口音不一樣外,個性上卻是完全一樣;所以就越來越令人困惑了。

導演也在幕與幕之間,安插了舞蹈來彰顯人物關係。角色的關係在舞蹈中非常明確的表現出來,快節奏的互動也非常令人震撼;可是舞者的表情卻不如肢體來得快速,如果可以一起表現出來的話,應該會更棒吧!

再來就要提到音樂這個元素了。當這部戲試著和陶(吉吉)的音樂做出連結,倒覺得有時候也許讓演員哼出那個曲調會更適合,像碧悟阿姨哼《望春風》,當她哼了三兩句時,氣氛其實已經非常棒了,真的有必要透過陶(吉吉)來詮釋她的感受嗎?這種多餘的感覺讓陶(吉吉)的歌與戲有一點點脫節。

上半場收尾收得很漂亮;在喧鬧之後,浩倫在阿姨家獨處的短短時光,每一個小動作都透露不捨。我也在這個地方瞬間濕了眼框啊….(男人的脆弱啊~~~)

不過,也就是因為對我而言,當兵都應該是一個可怕的分界線,所以當下半場,浩倫因為只當了兩個月就被驗退、而和上半場完全沒有差別時,我是失望了。就像《新天堂樂園》中,男主角雖然也被驗退,但在那半年中,環境和他都改變了。
不變反而是最不可能的吧。

接下來的部份陷入一種渙散的狀況之中,簡單的說,看到這邊我已經覺得好累了。我開始不會想去聽懂廣東話、也常常讓角色台詞直接從耳朵飛出去。在沒有碧悟阿姨和正元老闆的陪襯下,四個角色陷入一種低氣壓之中,讓人覺得好累、累、累。在交互的獨白中,《甜蜜蜜》和這齣戲終於正式搭上線,可是我卻沒有辦法再跟得上了,而我會想,到底是什麼讓我花了這麼多力氣?而像《如夢之夢》這樣的戲,又是為什麼會看了七個半小時卻毫不嫌長?

最後提一下燈光好了。在香港的場景,我常常只看演員的影子。還蠻美的,其實。

大體上我蠻喜歡這齣戲的,對於演員之間流暢的對話和關係的掌握也非常欣賞,也許現代的愛情本身是一個殘忍的題目,在備胎和真愛、愛人與被愛、背叛和付出之中,推導出這樣一個有趣的題裁已屬不易。但若以做足兩個半小時的戲來看的話,
這齣戲只做好了上半場,下半場卻是個殘忍的加賽。如何讓戲能做長,也許仍是導演永遠的考驗吧!

相關網頁:

旋律,在愛情交界處

外表坊 — 《恐怖酒吧》

在期末專題的壓力之下,在最後一分鐘還是決定要去看外表坊的這齣輕音樂劇《恐怖酒吧》。看完之後…如果要比較的話,我覺得上週去看《我的大老婆》比較浪費時間。

先前看過一次半外表坊的戲,第一次是在交大演出的《青春悲喜劇》,那次的感想是:靠!社團營隊的戲搬上舞台惡搞….看到專業的惡搞其實是有一種笑到沒力又覺得我的天啊的感覺;另外半次是去年的《威尼斯雙胞案》(不過嚴格說起來應該算是表坊的戲、外表坊的演員)。兩次的感覺都是,啊,這是個令人開心的實驗劇團。其實內心的想法也沒有差太多,最近壓力真的太大了,需要一個可以大笑的感覺。

當外表坊搬上新舞台,當它由小劇場變為中型劇場,而嘗試的又是一個輕音樂劇的時候,我真的很好奇結果會是怎麼樣。特別是,社團才剛做完一個(超輕)音樂劇,其中的苦痛可說是歷歷在目啊~我對於外表坊能夠做到什麼程度真的很好奇。

進場之後先看到的是舞台,也就是唯一的舞台。左舞台有一個旋轉樓梯形成的戶外場景,而右舞台則主要是酒吧內的擺設,以及和音三姊妹的高台。Center 上面放著重要的場景:演員失蹤的兩間廁所。

一開始是由樂團開場;其實這齣戲中樂手演員那種自在的感覺真的是很重要的元素,我常常會覺得到底是他們本來就把這裡當作夜店在表演,還是舞台劇呢?不過,這些樂手演員真的表現得非常稱職,完全沒有生澀或是不夠力的地方。我尤其喜歡阿法的表演,他那種一說話就可以抓住觀眾的幽默感讓我一直好希望他趕快醒過來 :p

回到主要演員上,我覺得徐華謙演的小武和洪瑞襄演的小咪都有把他們各自的情緒給放出來,算是非常稱職;那維勳演的阿霸就讓我覺得有一點遲疑,因為他確實有把那種會讓人又怕又討厭的感覺表現出來,但是我一直想是不是還有別的表演方式呢?或是,他是不是和他過去所演過的角色太過類似呢?(例如,《絕不付帳》中的魯一吉)那種技安跑上台的感覺很奇怪,因為阿霸確實是技安,可是那維勳是不是只能演技安呢?:p

音樂的部份,剛開始確實有一點擔心,因為《恐怖酒吧》這首開場曲是我最不喜歡的調調,而且在大合唱之中感覺熱鬧有餘細膩不夠。不過在接下來的曲目中就越來越有趣了,例如《無聊的台北城》這首歌就很棒的把整個酒吧的氣氛帶進來,並且讓演員開始得以發展他們的故事(否則這就只是個餐廳秀了 XD)接下來,其實我還是特別喜歡阿法唱歌的感覺,那種惡搞卻又完全假正經的感覺,配上其他樂手演員莫名其妙卻又很
好笑的舞蹈動作,幾乎每一次都可以把快樂的氣氛給帶出來。至於三位主要演員的歌唱部份,其實我覺得獨唱只有小咪唱的《另一個地方》有把感覺放出來,當然這跟曲子本身也很有關係,不過我覺得音樂劇有一個問題就是觀眾很難完整的聽出歌詞,所以若想要表達太多的意念,就反而會讓情緒無法到位(例如《警察》這首歌就完全聽不出來在唱什麼,除了”警察”二字)。最喜歡的合唱是《無知的人們》這首,因為副歌的部份當阿霸和小武及眾人對唱時,整個血液都沸騰起來了啊啊啊!感覺真的好像《悲慘世界》尚萬強和賈維的對唱啊!

除了舞台上唱歌的眾人外,合聲的三姊妹唱的也非常棒,特別是製造恐怖氣氛的恐怖合聲,真的是太讚了!而被阿霸吐槽的那段更是經典到讓人笑到肚子痛!

我一直覺得表坊的戲的笑點大都很自然,也許是因為即興創作的關係?像這次幾個爆點,都讓我對於看戲的武裝完全被卸除,這是上週看《我的大老婆》時沒辦法做到的。

不過我對於戲本還是有一點疑問。我不太懂為什麼這齣”懸疑劇”最後要變成《等待果陀》;是的,等待的過程有人選擇離開,有人留下等待而發生了一些事情,可是好像可以再早一點結束,讓《等待果陀》不要跑出來就結束了?這是我不太瞭解的。也因為最後變成《等待果陀》的感覺,所以也沒有傳統音樂劇會有的大合唱作結束,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當然,沒有人說音樂劇不能是安靜結束的,也許就是因為大家都是熱鬧作結,更應該實驗看看不靠大合唱結束的形式吧。

不管怎麼說,我覺得《恐怖酒吧》是一部水準以上的音樂劇。 XD

ps. 還好我們期末公演就用京劇腔講台詞了,不然要是我們比他們晚演出,人家還以為我們學他們哩 XD

果陀劇場-《我的大老婆》

我是看週日下午的那場,老實說,我一點都進不了情緒耶。

可能是因為"導演鬼"上身,我一進去就完全都在看小地方;看演員走位,看 crew 換景,看舞台設計,聽配樂、看服裝,就是沒在看戲。我甚至在中場前那場戲,看到舞台上擺了一束花,就在想等下應該會有和花有關的戲份吧 (結果真的有 XD)

回頭說說演出的部份。就像二叔說的,大家都是衝著李立群來看戲的,可是李立群上半場的戲份,一不吃重二不精彩。一人分飾三角在專業劇團中應該不是什麼新鮮事,像屏風的《三人行不行》就用三個演員分飾十五個角色,最大的差別應該在於李立群演出的三個角色都不在服裝上做出區隔,所以演技是唯一可以辨識角色身份的。但我真的想問,當他從台邊走出,有人知道他現在是誰嗎?三個角色說話速度和腔調也都不同,但一直到最後的審判那場以前,有人分得出來嗎?

另外三個女主角相形之下當然更弱了。呂曼茵一直掉詞,掉詞的時候還不忘掉出情緒;姚黛瑋在應該深情的請求製作人給她老公機會時沒有感情;黃韻玲的掙扎和變化也看不出來。我不知道耶,我總覺得這部戲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如果是這個樣子,那真的和電視劇沒什麼差別,觀眾到底為什麼要走進來看這一部戲呢?來看李立群嗎?

當然李立群在口技和演技上仍有一定的水準,可是這絕對不是他的極限吧,一個失意的導演他要的是什麼,一個對未成年少女無法絕情的大哥他要的是什麼,一個花心的教授他要的是什麼,我覺得沒辦法從這部劇讀出來。甚至於,三個女人要的是什麼,劇本中也沒有表達出來。她們是要爭一口氣嗎?那令她們軟化的又是什麼呢?她們之間的衝突又在哪裡呢?總覺得少了好多東西,看了兩個小時卻不知道東西在哪裡。不過一切的一切,都可能只是因為我被"導演鬼"上身的關係….

我覺得 Ptt 有個板友說的很好,這是個以男性觀點寫出來的女性劇本。大老婆除了是大老婆外,好像沒有什麼掙扎的理由和空間;但為了避免男性味太重,又刻意壓抑三個老公的戲份(和掙扎)。所以,也許問題是在這邊。

舞台設計很有趣,它用了一整面的階梯,類似球場外野看台那種一層一層的感覺,有時候遮起半面就可以變成一面牆,人物可以在其中穿梭;道具也可以在舞台上運輸,有時候人物坐在椅子上就被舞台運到另一區去講述另一個故事,佈景也可以利用燈光象徵性的打出來。不過回頭想起來會覺得演員在這樣的舞台上顯得格外渺小,也許是因為全部都是白色的關係?

中場前有一幕是黃韻玲在台上投籃的戲,當下我想到 "萬一投不進怎麼辦", 結果沒想到她根本就故意投不進 *大怒*,而投第二次時,竟然是燈光全暗象徵性的投進。我就想到,能不能用這種不確定性來作戲啊?我覺得應該很好玩耶。

例如設計一個要投籃投進才能夠繼續下去的故事,可是演員在台上認真的投籃卻是怎麼也投不進,這時候戲要怎麼辦呢?演員又要怎麼面對這樣的狀況呢?當觀眾瞭解到戲必須要投進才能夠繼續時,我覺得會開始期待每一次投球的結果,而且對於結果不盡人意的反應更感興趣。也許這可以當作一個主題來做吧,《偶然戲》。

前幾天看到《我的大老婆》賣票賣光光的消息,昨天又收到《恐怖酒吧》催票的信,心中的感慨,還真不是普通的強啊….。

相關連結:

果陀劇場 《我的大老婆

第一次整排

要怎麼形容這種感覺…我覺得,我在台下,比演員站在台上,還要坐立不安。

一個製作一張嘴,四個製作四張嘴;其實我也蠻希望我有好多嘴….orz…

隱隱約約覺得自己的火氣越來越強,我在想,賴聲川第一次導戲時,是什麼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