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Books

為什麼我們該反對圖書統一定價制?

利益揭露: 本文作者為 Findbook.tw 創辦者,Findbook.tw 為一提供書籍比價功能之網站,本文內容可能受個人利益影響。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拖了這麼久,看到半年前的圖書統一定價制的活動,心中其實有不少想法,但卻一直沒辦法靜下心來整理一下。一年沒發 blog 之後第一篇就來反對什麼似乎有炒作的嫌疑,不過反正大概也沒人看,就當作我思辯過程的整理吧。

為什麼台灣需要圖書統一定價制?推動者列出了不少問題,比如說,獨立書店跟大型連鎖/網路書店無從競爭 ,本土作品的萎縮 ,以及折扣戰帶來的定價灌水。簡而言之,圖書市場正在朝向集團化經營、大眾化口味、以及常態性的高折扣走。有些人認為圖書統一定價制可以減少大型書店對獨立書店的競爭優勢、避免小眾口味缺乏曝光而死、出版業也不用灌水灌張灌價。

而為什麼出版業這麼特殊非得用這麼極端的方式來保護?倡者認為這是文化產業,對於社會有其重要之處,必需特別對待。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法令有執行的可能嗎?

首先,如果出版商現在都沒有限制下游書店要用幾折賣書,政府介入真的會讓這件事變得簡單嗎?還是,出版業想要把查下游有沒有打折的成本,轉嫁到國家公僕身上呢?我們的執法人員適合作為出版物如何販售的裁決者嗎?

再來,即使所有的實體/大型網路書店都遵守法令,又要如何規範網路拍賣賣家?兩年以內的二手書也必須要納入限制嗎?如果不納入,那九成九九九新的二手書呢?化整為零的個人賣家又要如何執法?”禁止以低於定價賣書” 是不是又變成網拍業者的義務?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是兩年?

現在很多書的生命週期可能都不到一年了,一年後拿去回收可能還要貼別人油錢,這類書如果跟其他出版品一樣被保護,只會讓店頭更不願進這類書籍,到最後不是反而影響書籍流通?就我看來,新書上市三到六個月內就已經很足夠了,實在沒有超過六個月的必要。

我的第三個問題是,那出版業自己現在做了什麼呢?

出版業如果不喜歡折扣戰,那,自己家的網站上賣書為什麼也打折呢?如果這件事真的是因為通路壓迫造成,為什麼自己開了個網站也開始打折哩?如果這件事真的是為了獨立書店/特色書店的生存,那為什麼不去規範禁止出版商給不同通路不同的進貨折扣價呢?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法令 1) 訂了也沒辦法徹底執行; 2) 不切合現在資訊流通的速度; 3) 把商業競爭成本轉嫁到社會(執法/執行/減少競爭),除非參與的出版社都很有誠意的把自家網站改為不二價、也不再允許大型通路賤賣自己出版品,不然,作為消費者,我認為完全沒有支持圖書統一定價、以讓出版業把商業成本轉嫁於社會的必要。

《窮人的銀行家》/ 微型貸款 和 Kiva

最近剛看完《窮人的銀行家》這本書,這本書描述了 2006 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的創立的葛拉敏銀行及其著名的微型貸款。微型貸款的概念是,窮人需要的不是施捨,而是適當的融資讓他們可以自己買進生產工具,進而獲取生產過程利潤較高的部份 (用馬克斯主義的觀點,是減少剝削的程度)。由於這個貸款讓窮人掌握了生產工具,窮人也有利用生產的利潤還款,進而脫離貧窮的循環。

窮人的銀行家
Continue reading

網路業的基本心法: 《資訊經營法則》

前一陣子 Google 正式聘請了 Hal Ronald Varian (海爾‧韋瑞安) 作為全職的首席經濟學家,上網找了一下資料,發現原來先前在 CMU 修個體經濟學的教科書就是他寫的;託朋友從台灣帶來他和 Carl Shapiro 合著的這本《資訊經營法則》,發現內容囊括了許多我前兩學期上課的內容,特別是與資訊商品 (Information Good) 相關的訂價及行銷議題,內容很充實而且每一個例子幾乎都可以在哈佛商學院找到更詳細的個案討論,特別推薦想要經營網站或是銷售資訊商品的人一讀。

資訊經營法則

作者作為經濟學家,認為雖然資訊技術更迭非常快速,但是背後的經濟理論卻是歷久彌新的。這個論點透過時間證明了一切:本書雖然作於 1998,正是 Netscape 和微軟打得正火熱之時,但書中的許多立論卻同樣可以用於今日 Google、微軟和 Yahoo 三國鼎立之時。我覺得本書的十章可以說是資訊業者的基本十個招式,不論公司的規模大小、角色是買家賣家還是中間人,只要經手的物品具有 Information Good 的特性,就應該瞭解這十個招式,才能夠看懂對手的目的、或是知道如何出招。

這十招分別是:

第一章: 資訊經濟: 瞭解自己是否位於資訊產業,賣的是否是資訊商品。
第二章: 資訊產品的定價: 定價是一門學問,特別是當你重製成本遠低於初期投入成本時,有什麼方式可以應對。
第三章: 資訊分版: 為什麼要提供這麼多版本?怎麼設計才能夠獲得最高的回收?
第四章: 版權管理: 版權的收與放之間,要怎麼拿捏?
第五章: 認識套牢現象: 作為賣家的角色,該怎麼提高買家未來的轉換成本?該怎麼降低競爭對手與你的產品間的轉換本?
第六章: 解套法則: 作為買家的角色,要怎麼讓自己不會因為貪一時便宜,而在未來受制於特定技術?
第七章: 網路與正反饋效應: 要怎樣才能讓你產品產生足夠的關鍵動力往前演進?
第八章: 網路市場的合作與相容: 何時競爭?如何合作?選擇開放還是封閉系統?相容還是創新?
第九章: 標準戰爭: 何時擁抱標準?如何選擇另闢戰場?怎麼合縱連橫?
第十章: 資訊政策: 永遠不要忘了政策的影響力!

這本書不是艱深難懂的經濟學書籍,如果進一步翻出其中提到的個案來討論,更可以對於當時所處的決策背景有所體會。讀完之後,相信也可以對現在各類資訊服務廠商的競爭合作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後記: 推薦本書給某老闆看之後, 本來意興闌姍忙著其他公事的老闆看完了之後, 買了三十本叫高階主管都要看, 這算是某種背書嗎? XD

相關連結:
Findbook: 《資訊經營法則
原著: 《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資訊經營法則 Information Rules 導讀

《M型社會》是現象,但用行動可以改變

昨天和朋友 MSN 聊天時,朋友連用了好幾次 “M型社會” 來表達他對於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的觀感。如果照《M型社會》這本書所陳述的現象來說,M 型社會中,富者越富、貧者益貧,中產階級則消失了。朋友想表達的也許是,強者可以找到好工作,好看的履歷則代表更容易找到下一個好工作;而另一方面,如果起步比較不順利,接下來都辛苦許多。工作或收入影響到的收入,進一步影響到家庭或是人生規劃,甚至是下一代的命運。

這種結論讓我想起了每一堂和策略有關的課程,教授都會問起的問題:

“財星百大的企業都找了一堆像你們一樣名校畢業的學生,為什麼他們卻還是做出了愚蠢無比的決定?”

“顧問公司裡面盡是像你們一樣聰明的名校畢業生,為什麼他們會連你們只花幾小時讀 case 就看得出來的問題都無法解決?”

M 型社會的假設是,有能力的人可以在全球化的球場上縱橫,走不出去的人只有落入下流社會中。可是從企業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大不代表永續,併購更不代表成功 (多數都是內傷或是失敗收場),最近 BenQ 更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財富重分配的速度將比以往更快速,卻不代表下層社會的機會就比較少。事實上,雖然標準化產品將會變成贏者全拿,差異化產品和利基市場卻仍然存在,只是 “和別人一樣” 的日子將越來越難過。

「和別人一樣」是什麼?同樣拿薪水,有人覺得小孩就是要上雙語幼稚園,一個月一萬的學費讓可以用在投資的薪水大幅減少;有的人硬是要在台北市買一個房子,把自己接下來十多年的可支配金錢都綁死了;有的人覺得朋友每年都出國所以自己也這樣,平均來說每年硬是少掉一個月的薪水;或是,有的人希望買好車代步,所以把半年的薪水都押在一個動產上。選擇和別人一樣,才是讓自己變成下流社會一份子的原因,而不是房價、教育費、油價造成的。

大前研一的 M型社會並不是給我們一個嘆氣的理由,而是要原本的中產階級重新思考,做出改變。作為剛入社會的我們,在理財和人生規劃上,都必須要和我們的父執輩有不同的新思維才行。

相關連結:

M型社會

有點關係:

晶圓代工轉型 – 從 Intel 到大連設晶圓廠談起

《長尾理論》

利用回台灣的空檔把這本書看完;簡單的說,對於從事網路業的來說,這本書值得一看。至於在其他產業之中,如果希望利用突破現狀或找出新的商業模式,這本書的思路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起點。

長尾理論

Continue reading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學術工作和一個進步的過程不可分離;而在藝術的領域中,沒有進步這回事,至少不同於學術上所說的進步。… 在學術園地裡,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所成就的,在十、二十、五十年內就會過時。這是學術研究必須面對的命運,或者說,這正是學術工作的意義。文化的其他領域,也受制於同樣的情況,但是學術工作在一種十分特殊的意思之下,投身於這種意義:在學術工作上,每一次 “完滿”,意思就是新 “問題” 的提出;學術工作要求被 “超越”, 要求過時。任何有志獻身學術工作的人,都必須接受這項事實。學術研究,若由於本身所帶有的藝術性,能夠提供人們的 “滿足”,當然可以流傳;若是作為一種訓練方法,也可以有持久的重要性。然而就學術本身的觀點來說,我再重覆一遍,將來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被別人超越;這不僅是我們共同的命運,更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學術與政治》, 韋伯著、錢永祥編譯

《說難》- 韓非子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顯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說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為,如此者身危。夫異事而當,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忘;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此者身危。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身危。貴人或得計而欲自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如此者身危。強以其所不能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己矣;與之論細人,則以為賣重。論其所愛,則以為借資;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也,徑省其說,則以為不智而拙之;米鹽博辯,則以為多而交之。略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此說之難,不可不知也。

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彼有私急也,必以公義示而強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說者因為之飾其美而少其不為也。其心有高也,而實不能及,說者為之舉其過而見其惡,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則為之舉異事之同類者,多為之地,使之資說於我,而佯不知也以資其智。欲內相存之言,則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見其合於私利也。欲陳危害之事,則顯其毀誹而微見其合於私患也。譽異人與同行者,規異事與同計者。有與同汙者,則必以大飾其無傷也;有與同敗者,則必以明飾其無失也。彼自多其力,則毋以其難概之也;自勇其斷,則無以其謫怒之;自智其計,則毋以其敗躬之。大意無所拂悟,辭言無所擊摩,然後極騁智辯焉。此道所得,親近不疑而得盡辭也。

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皆所以幹其上也。此二人者,皆聖人也;然猶不能無役身以進,如此其汙也!今以吾言為宰虜,而可以聽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恥也。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故繞朝之言當矣,其為聖人于晉,而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刖。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教哉!為母之故,亡其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圍,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於主,則智當而加親;有贈于主,則智不當見罪而加疏。故諫說談論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焉。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韓非子‧第四卷‧第十二篇‧《說難》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現在我比以前看的更清楚的是,即使是我們最大的麻煩,也都是源自某種優良健全卻同時帶有危險性的心理──亦即都源自我們迫不及待要改善同胞的命運的心理。因為這些麻煩都是世界上所有道德與精神革命的副產品。這是無數默默無聞的人士熱望從權威與偏見的桎梏中,解放出他們自身與他們的心靈的運動。他們試圖建立一個開放的社會,排斥既存的與傳統的絕對權威,並試圖維護、發展與建立符合其自由、人道與理性批判標準的新、舊傳統。這是他們不願袖手旁觀,不願將整個統治世界的全部責任都留給人類或超人類的權威,他們敢為「避免不幸」這件事承擔一切的責任,並為此責任而努力。這種革命已創造了驚人的破壞性力量;但是這些力量還是可以被克服的。
— 《修訂版序,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看到這段話,才發現為什麼老師會對像我這樣對世界充滿某種熱切盼望的學生,說那些話了。熱情,特別是急切於讓這個世界更好的熱情,有時候是危險的。

《機器人的進化》

如果你想瞭解目前世界上機器人研究和人工智慧的進展,這本書毫無疑問的可以說是廣度最足的。這本書透過精美的圖片,具體的將目前世界上大部份的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究都呈現在你的眼前。除了機器人以外,書中也介紹了人工生物、搖控以及未來生活等研究。 機器人的進化: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學的新世紀

書中的編排分為六個大章節,分別介紹不同種類的研究;第一章電子之夢(Electric Dream)訪問了現今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大師們,描繪出他們對於未來的看法;第二章機器人種(Robo Sapiens)則介紹了現今最有名的幾個人型機器人研究,不只包括了身體本身,還包括了臉以及與人互動的相關研究。第三章生物邏輯(Bio Logical)主要介紹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的研究,從猴子到蟑螂,看現今的科學家如何由模擬生物智慧。第四章遙距的可能(Remote Possibilities),探討了遙距如何讓人類透過機器到達我們所不能到達之處,或可以不必親臨現場即可身歷其境。第五章工作伙伴(Work Mates)則介紹了機器人研究如何改善人類的生活,從吸塵器到義肢,未來人類將藉著機器的力量改善生活品質。第六章嚴肅的遊戲(Serious fun)則是介紹機器人如何成為我們娛樂的一部份,從寵物狗 Aibo 到假的娃娃,機器寵物和各種機器人也將讓我們在心靈上更為豐富。

不論是為了讓自己對於這個領域有個初步的瞭解,或是想要為自己找一些新的題材,本書都是很適合。不過本書中有一些研究在進年又有新的發展,讀後不妨利用搜尋引擎多找找相關的新聞來補充。

本書除了中譯本之外,在誠品書店也買得到它的原文本 Robo sapiens,原文的版本的圖片更為精美,價格也比直接由美國訂購更為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