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人都在殷切期盼輪到自己的 Bush Check 發下來;Bush Check 就是小布希宣佈的退稅措施,目的是希望透過退稅來讓刺激消費,讓美國經濟衰退的狀況減緩一點。
各大賣場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吸引大家消費。許多賣場都推出優惠,假如你拿這個退稅去買他們的儲值卡,再加送你 10% 的額度,目的當然就是希望錢可以直接從國庫通到他們的帳去囉,振興一下自己公司的經濟。
我住的西雅圖地區也有這樣的活動,附近一家連鎖的超市也推出買儲值卡送 10% 的活動,而且,因為很多人用銀行轉帳退稅而不會收到支票,他們乾脆允許你直接買儲值卡就送 10%。對我來說,既然原本就固定會在這家超市消費,現在這樣等於是打九折,所以甚至興起了先把半年的消費金額都存進儲值卡的念頭。
但在網路上,卻看到有專家反對這樣的行為,關鍵還是在於,債/利以及錢的時間價值上。
這個專家反對的立論在於,如果你是欠很多錢的人,這個儲值卡是幫你帶來 10% 的利息,但是你的其他信用卡債可能動輒是 20-30% (美國利息上限各州不同,但比台灣高),這樣還不如先用這比錢還掉自己手上的債比較划算;而如果你的生活是剛好打平,銀行裡也一毛都沒有,那還是應該把錢存起來,以免發生意料外的支出時,你得把將來的薪水拿去 PayDay Loan 預借現金來用,這個利息損失也更高。
讓我比較驚訝的是,這似乎暗示在美國活在負債或勉強可以打平生活的人不少,這些人收入不一定不高,但是可能為了維持某種 “Life Style” 而讓自己面臨財務上的困境;今天聽到廣播也提到回歸簡樸和降低物質需求的討論。消費,如果不考慮錢的時間價值,真的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擁有一百元,想要投資產生 10% 的年獲利,並不是很容易;但是借錢要借到 20% 以上的利率,卻是輕而易舉。消費,大多數時候都是讓自己為錢工作,因為不管是分期付款還是付現金,都喪失了這筆錢被拿去投資幫你賺錢的機會。
當然會有這樣的感慨,也和最近在 Prosper 上面放款有關。信用良好的借款者,大家搶著借他錢,利息也是很公道;但是信用記錄差的人,又想要消費而不是為自己拿錢投資,也就只有在信用市場上任人宰殺。看到年利 30%,想想三年後實際還款都已經是原本借的 100% 了,你說,這東西真的值得買嗎?
今天的廣播還聽到他們在爭論該不該貸款給沒能力買房子的人買房,我自己是覺得不應該。很多人以為房子是穩賺不賠的長期投資,但是實際上,這建立在一些前提之下: 買房子沒有買到高點、可以長期持有、租屋或交易市場活絡、房貸並沒有超出自己在外租屋花費。房價相對於大多數人的年收入都是一大筆錢,跌 10% 就是一年的收入不見了,要等漲回來可能要三四年,更不用說像美國這種地方,常會因為一個大公司或工廠關閉遷廠而整區人去樓空。利和債只在一念之間,沒想清楚,就可能讓自己白忙一場了。戶頭空空,然後得去用信用卡或 Payday Loan 來過日子,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只是在美國,看起來及時行樂還是王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