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尾理論》所闡述的現象,一直以來都還是有爭議;最大的爭議點在於,和傳統的 80-20 法則相比,這個尾巴的量到底有多大,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很抽象的。
週末把某網站的資料拿出來分析,發現了很有趣的數字。單本銷售量在前百分之二十的書籍,只佔總體的 4.5%;而剩下來的書籍,卻佔了總體的 95.5%。這表示前面的 20% 相對來說重要性並不高,但這也跟網站的性質可能有關。
再看看只賣出一本的書籍有幾本,這邊有將近14,000本。這個數字和《誠品報告2006》交叉參考後會比較有意思。在《誠品報告2006》中,2006 年銷售大於一本(不分新舊書)的共有144,218種,大於 100 本的有 13,318 種。如果某網站的資料可以再更進一步蒐集,應該會更接近誠品的數字。
和誠品這種實體書店比較,誠品銷售超過 100 本以上的書籍佔了 9.23%,以營收來看賣一百本以上的書所佔的營收應該更是遠超過 25% 以上。前 10% 的書籍貢獻了 25% 以上的營收;而某網站則是前 20% 貢獻了 5% 的營收。
從這個狀況看起來,純粹網路的書店在長尾的部份還是比實體更明確;當然這兩個相比會有一點大象比小蝦米的感覺,統計上可能也不像誠品更接近真實分佈,不過還是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
剩下來的難題一樣還是存在;就算知道後面的書還是有賣的價值,除了擺在架上之後,還有沒有更好賣的的行銷方式呢?答案似乎還是無解。我們也只能把網站設計的更好用、讓使用者更有機會找到他可能有興趣的書,但其他的,恐怕現在還沒有很直接的解決方式。
“單本銷售量在前百分之二十的書籍,只佔總體的 4.5%;”這感覺有些怪異. 就算分布得很平均,前百分之二十的書籍也該占到略高於20%的比例才是.
是否為 20% 應該不是重點。
pest 的文章裡面說明了,不僅僅是美國的 Amazon,台灣的網路書店也有長尾現象。
不知道 KKBOX 是否也有相關的統計數據? :p
Hi Bill,
這邊的前 20% 意指 “銷售量” 在前 20% 的, 所以如果把賣最好的從一千本到只賣一本的排排站, 假如每個數字都有一本以上, 那麼就是賣了 800 本以上的書籍; 每一個銷售量可能有一本以上, 所以落在銷售量較低的 (亦即長尾部位) 也會比較多本.
但我後來想了一下直接這樣比較似乎也有不妥之處, 所以就僅供大家參考囉 🙂